华丰软件

互联网软件资源共享

当前位置首页 -> 综合频道 -> 肥料百科

杨梅种植如何进行施肥

     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,任何农作物施肥都要遵循一个规则就是因地制宜,那么就杨梅来说我们讲究的原则 就是因树制宜了。今天我们给发大家分享的就是杨梅的种植如何进行施肥,如下:
  大小年成果树上肥
  杨梅大小年成果时上肥上应有所不同,通常大年树花多成果多,养分耗费也多,春梢和夏梢发作量削减,采后树势较弱,应采纳施好萌生肥,适当增施氮肥,以推进春梢成长,一起要早施采果肥,以及时弥补养分,推进夏梢成长和花芽分化。此外,要在5月份追施壮果肥与叶面肥。小年树花少成果少,树体担负轻,应防止春梢抽生过多过旺致使落花落果,影响当年产值,上肥量与大年树比较,可少施或不施萌生肥,采后肥主要依树势而定。
  合理上肥
  杨梅的上肥应思考土壤和树体养分水平及杨梅的需肥特性。首先是杨梅的需肥特性,应留意氮、钾肥的运用,成年树对钾肥需要较高。钾肥施用对进步果实质量有较好的效果。而杨梅对磷的需要量低,运用量缺少或过量,都会发作不良后果,过多会造成某一年的成果过多,乃至悉数果实都呈变形,生硬,小果,酸,上色不良等。如20世纪80年代初,浙江余姚曾因大面积过量运用磷肥而呈现上述状况,丢失严峻。过少则不利于花芽分化,影响成果。其次是土壤条件,对浙江杨梅园土壤养分的实测,土壤中的氮、磷、钾含量较低,氮为0.09%、磷为0.04%,钾为0.047%~0.0056%。杨梅栽植于山坡地,表土易丢失,氮、磷、钾肥利用率别离只要40%、20%和30%。为此,实践上肥量应大于理论计算量。别的,思考树体养分水平,树体成长势强,养分堆集亦多,反之长势弱,养分堆集亦少。因而,杨梅上肥应根椐需肥特性、树体养分水平缓土壤条件,从平衡树体养分动身,合理配比运用。杨梅三要素配比,氮磷钾比为 1∶0.5∶2.6。上肥量则应从种类、树龄、成长与成果状况,及上年上肥状况和立地条件等归纳因素来断定。
  根外追肥技能
  根外追肥近年来在杨梅上使用较为遍及,主要是在果实成长期使用。如花期喷0.2%硼砂液,果实成长期喷0.2%尿素加0.3%磷酸二氢钾或高效稀土液肥1200~1500倍液等,推进叶片成长,进步光合作用,改进果实质量,通常使用1~2次为宜,若次数过多,会致使养分成长过旺,影响果实质量。缺素症及其矫治:一方面,因为杨梅栽植于山坡地,土壤比较贫瘠且易遭雨水冲刷;另一方面管理较粗豪,不注重上肥;杨梅产区均存在缺素表象。杨梅缺氮体现叶片发黄变小,枝梢成长不良,树势虚弱,造成减产或大小年成果;缺磷体现新梢和根系成长减弱,叶片变小,缺少光泽,严峻时导致前期落叶,花芽分化不良,影响产值和质量;缺钾时果实小,上色差,质量劣,产值低;缺硼时树体成长虚弱,枝条簇生小叶,新梢枯梢,花芽分化不良,落花落果严峻。尤其是杨梅对硼元素缺少灵敏。当土壤中有用硼含量为0.09ppm时,就体现缺硼症状。叶片硼含量在20ppm~80ppm均属正常。通常氮、磷、钾缺少可通过土壤上肥来矫治,也可联系采用叶面喷布。缺硼时,可在花芽萌生前期至开花期喷布0.2%硼砂加0.5%尿素加0.3%磷酸二氢钾1~2次,或在冬季(11月)土施,每株撒施硼砂 50g左右。
  成果树上肥
  成果树以高产、稳产、优质、高效为方针。上肥原则为增钾少氮控磷。通常全年上肥2~3次。全年施3次肥的,第1次为萌生前的2~3月份,以钾肥为主,配施氮肥,满意杨梅春梢成长、开花与果实成长发育的养分需要;第2次壮果肥于5月中旬施,以速效性钾肥为主,弥补果实成长发育的养分需要,进步果实质量;第3次为采果后的6~7月份,以有机肥为主,辅以速效性氮肥,及时弥补树体养分,3次别离约占30%、30%和40%。全年施两次肥的,于首次萌生前施第1次肥,上肥量约占40%,第2次采果后施入,约占60%。
  年少树上肥
  年少树以推进成长,敏捷构成丰登树冠为意图。因而,除栽植前施足基肥外,在3~8月的成长时节,应以薄肥屡次追肥,并以速效性氮肥为主,如尿素,或配有适当的氮磷钾的复合肥。新植幼树成活后及时施用速效性薄肥,在春、夏、秋梢抽生前半个月施入,通常株施尿素0.1kg,因为年少树抵抗力弱,上肥时需要土壤含水量足够,可于降雨前后施入,或对水施入。3年生后,每株添加肥料用量,配合适当磷钾肥。如全年株施尿素0.3~0.5kg加草木灰 2~3kg,加焦泥灰5~10kg或加硫酸钾0.1~0.2kg。始果后上肥时要留意少氮增钾,以控制成长,推进成果。上肥方法多采纳环状和盘状上肥,推进根系向外延伸,扩展树冠。


上一篇:施用钙肥越多越好?
下一篇:如何栽培袖珍小西瓜

评论

帐  号: 密码: (新用户注册)
验 证 码:
表 情:
内  容:

搜索
最新文章
图片主题
热门文章
推荐文章
相关文章

    首 页   |   版权声明   |   关于我们   |   广告服务   |   联系我们   |   手机版    |   网站地图
    Copyright@zhuchuny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Powered by zhuchunyu.com 2018-2025 zhuchunyu.com 皖ICP备05011767号-23